全国服务热线 13641886969

智能机器人进下水道,为管网做“肠镜”

发布:2023-08-15 16:39,更新:2024-05-07 08:00

“这个地方,稍微停一下,调整角度,看清楚一点。”8月3日晚上11时许,在济南市历城区坝王路雨污管网改造大辛河与巨野河排水分区施工现场,中铁十局非开挖项目现场负责人李泽平正与团队成员密切关注着平板电脑屏幕,屏幕上显示的是坝王路雨水管道内壁的实时画面,这些画面由一台管道机器人传输过来的。

图片
画面上标注了机器人前行速度、距离,起始、结束井号,管径、管道材料、管道类型、检测方向等信息……“能在井下看到修复好的成果,你看这边缘修复得不错,材料和管壁贴合得非常好。”大约维修了半小时后,机器人跟随着工人的操作行进至井口的正下方,然后工人用绳子把机器人提上来。图片
记者看到,这款机器人长约半米,高约30厘米,前置摄像头可以起降和旋转,在管道内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实现对管道内的异常情况和问题的识别,如裂缝、堵塞、渗漏和腐蚀等。“原来修复管道是用的内窥镜,相对于机器人,内窥镜在精度上要差一些,有了管道机器人更高效、更准确、效率更快。我们通过平板电脑可以对机器人进行前进后退操作,前置摄像头也能进行上下左右旋转,这样破损处就会检查得很仔细。”李泽平介绍。图片
据悉,这种管道维修的方式为非开挖的方式,由管道机器人配合修复气囊进行,机器人把维修材料运送到维修区域,对管道进行整体维修。修补完成后机器人再把气囊带上来,再然后再检查一遍。记者注意到,非开挖方式使用的修复材料是玻纤布,就放置在施工现场。施工方根据管线的周长裁切布料,在玻纤布的表面涂抹树脂以及固化剂,涂抹好固定在气囊上,通过机器人把气囊带入到修复地点,充气后气囊逐渐膨胀,到了一定的压力值后,可以紧密贴合在管道上。李泽平说:“开挖修补的方式需要对路面进行刨掘、挖掘,对交通实行封闭,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交通,也影响周围的环境,工期还比较长。非开挖方式能避免上述问题,节省了成本,增加了维修进度。为了不影响白天居民的出行,同时减少对交通的压力,我们把正常施工时间安排在晚上10点到凌晨6点。”据悉,济南市中心城区雨污管网改造和内涝治理项目,位于济南市中心城区,其中大辛河与巨野河排水分区是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牵头人,多家企业等作为联合体成员共同参与。其中,山东坤润铁融城市服务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移交全过程管理。项目包括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山体拦蓄工程三个子项,位于济南市中心城区东部。来源:大众日报
2023中国(上海)国际管网展览会火热报名中!


联系方式

  • 地址:上海市黄埔区盛泽路8号
  • 电话:021-33866818
  • 联系人:姚硕
  • 手机:13641886969
  • QQ:413779554
  • Email:413779554@qq.com
产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