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13641886969

行业聚焦 | 岩土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如何规划与开发?请看上海经验

发布:2024-01-22 19:07,更新:2024-11-25 08:00

建设规划中的岩土工程与地下空间利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工程为建设规划提供了土地利用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为规划者提供科学依据。地下空间利用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改善城市环境,但也面临着-些挑战。因此,在建设规划中应充分发挥岩土工程的作用,加强地下空间利用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地下空间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开发向下生长的“未来之城”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步骤地释放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上海的经验或可为解答这些城市发展之问提供有益借鉴。


潜力资源

地下空间开发亮点频频

2023年3月,连通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与国家会展中心的地下通道hubo商业街全新亮相,不仅为这个2019年年底就已开通的千余米进博会交通配套项目增加了多姿多彩的丰富业态,也为附近工作生活的市民提供了一处便利的超大商业空间。以往行色匆匆的通勤过客们纷纷缓住脚步,重新打量这处风雨不侵的地下交通长廊,将它加入到自己的购物、社交、生活场景中。

图片

位于虹桥火车站地下枢纽的虹桥天地hubo虹桥天地供图

“在新城开发、城市更新等成片建设地区,地下空间整体开发模式受到了政府和开发商的青睐。”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何耀淳表示。“像虹桥枢纽-国展中心这样的大型项目,从规划之初就明确了地下空间整体规划、逐步开发的原则,从设计到建设再到管理逐步推进落实,可以Zui大限度实现地下空间的互联互通和功能设施的高效共享。这一举措,不仅能降低开发成本,也有利于空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何耀淳说。

如果说地下空间的整体规划开发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那么零星闲置的地下空间则为上海老式小区的微更新提供了资源潜力和创新思路。

2021年3月,“闲下来合作社”在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社区亮相。这处小而美的社区更新项目旧址是一处已经闲置十余年的地下人防工程。改造后,1100平方米的地下空间被隔成36个格子间,既有供社区居民休闲的活动空间,也有为创业者提供的创业空间和分时共享空间。这里冬暖夏凉,装修设计得也好,有很多新鲜铺子,一点儿也看不出原来地下洞破败的样子。小区居民对这处家附近的“多功能客厅”非常满意,自合作社开张以来,光顾人数与日俱增。

地下商超、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地下物流、地下市政设施……在人口密集、寸土寸金的上海,地下空间资源成为了解决“城市病”带来的空间拥堵问题的“处方”,优化了功能布局,提高了城市韧性。

图片

近5年来,上海全面开展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公园、绿化腾出了更多地面空间。


三重挑战

安全、秩序和效率

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防工程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上海的地下空间开发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23年3月28日,上海市共有地下工程43168个,总面积近1.5亿平方米,主要分为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共基础设施和轨道交通设施三类。其中,上海地铁(含上海市和上海大都市圈)是全世界总长度Zui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弥补了城市空间资源紧缺的短板,让上海成为中国地下空间开发规模Zui大的城市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系列问题也逐步显现。

“地下空间开发Zui重要的是安全问题。”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首席专家史玉金说道。上海作为沿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遇到的两大问题是地下水和软土。在软土地区进行基坑开挖、隧道施工的技术要求很高,如果设计方案不科学或措施不当,就会引起地下水渗漏,造成流砂、边坡失稳及大面积地面塌陷等情况。这意味着上海地下空间开发的成本和风险会更高。“尤其是50米以下的深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尽管现阶段案例不多,但随着深部开发的持续,如何确保施工安全、环境安全和后续运行安全,对现有地下工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史玉金介绍。

不同深度的地下空间开发时序同样重要。上海中心城区15米以内的浅层地下空间已趋于饱和,目前开发主要集中在15米~ 30米的中层地下空间,部分重大工程开发深度已超过30米。各类建筑的地下场室、桩基和各类管线、管道、地下通道、隧道等,勾勒出了地下上海纵横交错的复杂形态。已建成的地下空间设施难以改迁,改造的难度也很大,往往对新规划设施造成较大影响,成为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的制约因素。


铺展蓝图

科学规划牵手制度建设

针对上述问题,上海市通过理念突破、规划先行、技术攻关与制度创新,积极应对,不断寻求优化方案。在持续数十年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上海不仅创造了许多经典案例,更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支持政策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上海是全国Zui早开展地下空间规划的城市。同样也是全国Zui早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的城市。作为全国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的试点单位,自2009年开始,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持续开展了全市地下空间初始调查,全面准确地查清了上海已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四至”、形状、埋深和用途等空间信息,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地下空间基础数据库,为地下空间规划、用地审批和地下地籍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通过整合海量地质钻孔、监测数据和地下空间调查数据,我们能以三维模型的形式直观看到中心城区地下200米以内、全市地下100米以内的完整地下世界。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地下空间资源数量及质量给出更科学、更精准的评价,对深层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建设进行风险评估和开发建议。”史玉金说。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该院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用途管制分区,将全市划分为地下空间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适宜开发区。在北横通道等地下工程选址中,这套可视化数据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方便在工程规划中提前考虑避让已有地下建(构)筑物,还能全面准确评估工程实施中的建(构)筑物拆迁量。

图片

技术人员使用背负式激光雷达三维扫描系统在地下车库出入口作业。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供图

“十四五”时期,上海提出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在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建设规划中,上海强化了地下空间在提高城市韧性、布局智慧基建、提升防灾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地下空间资源尤其是深层地下空间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其有序开发和合理保护得到了zhengfubumen和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随着上海市“五个新城”建设的推进,韧性城市、海绵城市、立体城市等新理念以及数字孪生城市等新技术为人们描绘出了一个安全有序、生态环保、高效智能、互联互通、功能完备的未来地下城。比如,临港新城正在大力推进基于地下空间的数字孪生城建设。截至2022年年底,数字孪生城已完成5390个地下构筑物、6343.7公里地下管线等基础底图搭建。预计到2025年,临港新城数字孪生城基础平台将初步建成,具备对重点应用场景的平台级支撑能力,实现“地上地下一体、现实与规划融合生长”。

图片

测量人员对上海地铁轴线进行复测。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供图

“岩土工程与勘察技术展”作为城博会”城市安全与生命线“板块中”地下空间工程与技术“主题的重要展示方向,集中展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空间探测技术与装备、地下工程信息化及安全设计、城市地下空间重大灾害防御、地下空间储备设施建设等内容,整体涵盖行业上下游从设计、建设施工、运维管理、城市安全防灾等全产业链周期,集中展现四新技术在地下空间行业的更新升级。展会联动长三角各地交流分享地下空间发展历程中的实践经历、设计灵感,为构建低碳韧性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合理规划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共同助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图片

在此次展会中,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岩土工程与勘察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使其达到更高的水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将以专业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共同探讨地下空间开发的潜力和机遇,为城市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



图片


2024地下空间工程与技术展

“地下空间工程与技术展”作为城博会城市安全与生命线板块的重要展示方向,集中展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施工和检测的先进设备、绿色环保材料、综合管廊与管线、地下空间探测技术与装备、地下工程信息化及安全设计、城市地下空间重大灾害防御、地下空间储备设施建设等内容,涵盖行业上下游从设计、建设施工、运维管理、城市安全防灾等全产业链周期,集中展现四新技术在地下空间行业的更新升级。展会联动长三角各地交流分享地下空间发展历程中的实践经历、设计灵感,为构建低碳韧性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合理规划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共同助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联系方式

  • 地址:上海市黄埔区盛泽路8号
  • 电话:13641886969
  • 联系人:姚硕
  • 手机:13641886969
  • 微信:13641886969
  • Email:413779554@qq.com
产品分类